中国麋鹿,向海而生
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一种大型湿地动物,喜欢在平原沼泽湿地采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为湿地环境的标志物种之一。它具有很高的社会、生态、经济价值,堪称中国“活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它是皇权、吉样、驱邪的象征,也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与大熊猫齐名媲美,享有国宝之誉。麋鹿流浪海外近一个世纪又回归祖国繁衍壮大的身世,已经成为中国国运昌隆的缩影。而正是在祖国重要湿地——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回归祖国的麋鹿找到了一个温馨、理想的家园。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黄海滩涂湿地,拥有7.8万公顷土地,区内沟河港汉纵横交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一马平川的绿草地,还有跌宕起伏的乔木林和灌木丛,琥珀状的沼泽地和光裸地,镶嵌在芦荡、草地和树林中,充分展示出滨海湿地的原生风貌。
在江苏大丰这片麋鹿祖先曾经生活过的湿地上,1986年回归的39头(雄13头,雌26头)麋鹿,已增加到2008年的1317头,占世界麋鹿总数的33%。在国内绝迹近百年的麋鹿不仅适应了故乡江苏大丰的环境,而且逐步形成了一个麋鹿生态系统。
大丰生境多样,水源充足,水质较好,这些水源十分适合麋鹿日常饮用和栖息。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在499种植物中就有223种麋鹿可食和喜爱吃的植物。麋鹿栖息地同时生活着12种兽类和3种鸟类,其中河麂、野兔、白鹭、牛背鹭、喜鹊等近20种鸟兽经常伴随麋鹿左右。还有乌龟、蜥蜴、蛇等27种两栖爬行动物也伴随其中,给麋鹿带来了许多乐趣。另外,还有599种昆虫类动物,为麋鹿家园增添了无限的美丽,使麋鹿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麋鹿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水草丰茂使麋鹿膘肥体壮。一群群儿女尽显麋鹿大家族的天伦之乐。
闲暇时,麋鹿们有时在光裸地上相互追逐,有时在草丛里捉迷藏,有时在树林中漫步,有时在河塘边嬉戏。优美的环境、活泼的鹿群构成一幅温馨甜美的自然风景画。
春天,草甸上的野生植物吐出嫩芽,像绿色的地毯覆盖在麋鹿栖息地上;树枝上绽出了绿色的新叶,树林披上了新装;五颜六色的花朵迎着初升的太阳含苞欲放,蝴蝶在林间和花丛中飞舞;各种鸟儿唱着委婉动听的歌曲,雄鸟摆出各种姿势,在雌鸟面前不断地炫耀自己,表达爱情。麋鹿刚从严寒的冬季过来,采食着鲜嫩的青草,给体内补充营养。它们正在换去灰褐色的冬毛,穿上棕红色的“夏装”。雄麋鹿新生长的茸角开始骨化,变得坚硬而富有弹性,并经常在地上、树干上不断地磨蹭。享有鹿王竞争权的雄鹿们,谁都想把自己的角磨得格外锋利,当作自己参加鹿王大选的“武器”。雌麋鹿饱食草料,孕育着快要出生的胎儿。
夏日,烈日当空,炎热的空气中吹来阵阵微风,夹着一股股野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河麂在草丛里跳跃,野兔在树荫下乘凉,喜鹊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地鸣唱……麋鹿徜徉在水中,一会儿将头淹没在水里,一会儿又抬出水面,左右摆动,两耳不停地拍打,尾巴不停地甩着,一会儿驱赶吸血昆虫,一会儿将水泼到背上降温。麋鹿王角上顶着草,背上涂着泥,走到雌鹿身边转来转去,防止竞争者把饱含激情的雌鹿带走。同时它还要在雌鹿群中边走边叫,管理鹿群,寻找其他发情的雌鹿。经过雄鹿们惨烈地轮番格斗和角逐,最终确定了鹿王的霸主地位,被鹿王战败的雄鹿只能在大丰保护区水荡密布,绿草如茵,白鹭翩飞,麋鹿只能在远处窥视着雌鹿群,捕捉着“偷情”的机会。雌鹿照看着仔鹿,哺乳护仔。初生的仔鹿身上长着许多梅花斑点,跟随着母亲,悠闲自得地游玩。
秋季,蔚蓝色的天空飘着几朵云彩,万顷芦苇抽出自绒绒的芦花,随风起伏。成百上千只白鹭时而站立在沼泽地的浅滩上,时而又飞栖于树林中,时而在麋鹿背部和腹部啄食吸血昆虫,时而又跟随鹿群散步。八九月份,麋鹿换去红棕色的夏毛,长出浓密的灰褐色的冬毛。刚过发情期的雄鹿回到雄鹿群里,和其他雄鹿和睦相处,并不断地攫取食物,以此来补充发情交配期所消耗的能量,逐步恢复体力。雌鹿饮食终日,养精蓄锐,体内储存着大量的脂肪,做好了越冬御寒的准备,并为肚里的鹿宝宝积累着足够的营养。仔鹿早已退掉了身上的梅花斑点,再也不需要母亲那甘醇的乳汁来喂养自己,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了。它们将度过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严冬。
严冬,树木已经落叶,许多野生植物已经枯萎,一些阳坡、枯水沟边长出了许多冬绿植物。河面上结了冰,露珠凝成了霜,清晨的野外披上了银装,极目远眺,保护区的原野显得分外妖烧。丹顶鹤对着初升的太阳翩翩起舞,野鸡在光裸地上晨练鸣唱。麋鹿成群结队,寻找着食物,有的后足立地,举起前肢相互扑打,有的卧地反刍,有的迈步消遣。雄鹿脱角长茸的时候,很担心碰伤自己那新生的鹿茸,总是小心翼翼地参与各种体能消耗活动,整个鹿群成了一个和谐相处的大家族。
麋鹿在黄海之滨的栖息地中繁殖扩群,不断地扩展它们的家族规模。它们在这里驰骋奔跑,尽情地觅食,悠闲地栖息,欢乐地嬉戏。这里是麋鹿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天堂。
续写生命奇迹的湿地精灵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人类及自然界许多生灵,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形成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给一些动物提供相互依赖的生存场所。南黄海滩涂湿地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版图上,自古以来,在这片湿地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麋鹿就是其中被誉为湿地精灵的大型兽类。
早在大约300万年前,麋鹿就开始生活在中国长江、黄河中部的平原沼泽地带。在商周时期,麋鹿因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人们称为“四不像”,而动物分类学家却把它划归鹿科动物,但它作为一种大型的湿地兽类却鲜为人知。在自然环境中,麋鹿仍属于低海拔平原沼泽湿地动物类别。
在“四不像”俗名中有“两不像”与沼泽湿地紧密相关,其中的“蹄似牛非牛”,这里的牛是指水牛,因为麋鹿的蹄掌宽大,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较大,这与水牛的蹄子相似。但麋鹿的第二、第三蹄子间生长着像鸭蹼一样的键膜,这样就可使麋鹿蹄着地面积增大,压强减小,不容易陷人淤泥之中,适合在沼泽湿地上行走。由于麋鹿蹄子间长有腱膜,麋鹿在水中第二、第三蹄张开,蹄掌面积增大,与水接触的面积就会随之增大,因而麋鹿在深水中四蹄可以像船桨一样划动游泳。
麋鹿“两不像”中的“尾似驴非驴”,指它尾巴特别长,约有身躯的l/3长,是鹿科动物中尾巴最长的一种。长长的尾巴除了行走时平衡身躯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驱赶吸血昆虫,避免和减少吸血昆虫的叮咬,而湿地上的吸血昆虫要比旱地上多得多。麋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湿地环境,保护自己,最后也就长成了较长的尾巴。
在夏秋季节,麋鹿经常淹于水中,有时将头潜人水中吃水生植物,有时躺在浅水中休息,有时在泞泥中打滚并往背腹部涂泥巴,还有时在浅水滩上追逐嬉戏。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貌研究室对位于南黄海海岸沿线的海安青墩遗址土样所做的孢子花粉的分析,5000年前,青墩生长的植物绝大多数是水生的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这些孢子花粉的分析结果,足以说明当时这一带是多沼泽并生长着大片野草,而且气候温暖湿润,确实是麋鹿生活的好地方。在清乾隆年间,汪芸巢所著《乘洲一览·城邑篇》中描述,当年位于南黄海口的寥角嘴附近有一小岛,岛上嫩草丰盛。晴天,渔民出海捕捞时,常看到麋鹿游泳到岛上,吃饱了新鲜嫩草,然后角上缠置着许多青草,嘴里再衔着草,游泳回岸。
2003年,18头麋鹿放归南黄海湿地后,在温暖季节,海水涨潮时它们就退栖于浅水滩,有时海水退潮后它们又东移至潮间带的大米草丛中和泥泞的光裸滩上栖息,时而还有一些白鹭、苍鹭、灰鹤、鸻鹬类等水鸟与它们结伴相处,构成了一幅和谐唯美的湿地画卷。
麋鹿——这种曾经在原生地灭绝的湿地精灵,在回归江苏大丰后已由最初的39头发展到1317头,种群数量增长33倍,其中野生麋鹿种群达118头,成为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竖起了麋鹿走出世界濒危物种名录、恢复野生种群的里程碑。大丰这片南黄海湿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和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